减肥记

买衣服时看了一下购物app里保存的身体数据,体重78kg,腰围87cm。不记得这个数据是何时保存的了,应该恰好是我体重最大的时期,大约是在2021年底。现在我的体重大约是66kg,腰围80cm。总过程耗时大约1年,主动减重时间大约半年。我没有去测量体脂率,不过从小肚子的情况看,目前体脂率并不低,还有很大的减脂空间。

有的人花1个月就能减掉这些体重,而我花了一年左右,所以整个过程实际上对我来说并不艰难,甚至没有太多感觉。之所以要写一篇blog回顾下减重过程,起因是今天听闻推友左耳朵耗子于上周六突发心梗去世的消息,享年只有47岁,令人惋惜。 人生无常,保持健康还是很重要的。

体重减轻首先是从不用工作开始的。22年4月份失业之后,工作压力突然没有了,过了几个月放纵的生活。乍一看,那段时间的生活方式并不健康,尤其是为了玩儿而导致的睡眠节奏混乱。仔细分析的话,也确实很不健康,具体情况就不写了,跟减重关系不大。但压力的减轻确实对于体重减轻有奇效。具体来说压力会促使人分泌皮质醇,而皮质醇会让人产生饥饿的感觉。我当时应对压力的最常用手段之一可能就是点外卖了。

大概去年12月份开始有意识地主动减重,体重的起点约为75kg。

要点

  1. 运动
  2. 良好的饮食
  3. 休息
  4. 良好的心态

运动

习惯的养成

运动是最好的减肥药。去年12月初,我想试着培养一下运动习惯。在此之前已经有不规律地做俯卧撑和深蹲了,此外每天会出门遛弯儿很长时间。但俯卧撑并没有挑战自己的极限,而是每次做三组,每组10个,锻炼效果非常一般。

于是给自己设定了一个为期30天的挑战,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我知道这样做从训练角度来说是不科学的,不应该每天重复锻炼同一块肌肉而不给予休息时间。但我这么做只是为了能养成习惯,计划达成挑战之后就转变为更加科学的锻炼方式。

第一天非常艰难,花了整整45分钟才做完100个。用视频记录了当时的状况,做到后期,动作已经很难称得上标准了。第二天浑身酸痛,但还是坚持做完了100个。到了第三天,做第一个就没能撑起来,不得不放弃挑战。

休息了两天之后重新开始挑战,依然非常艰难,要花三四十分钟。然后,感染了COVID-19,不得不停止了一切运动。病好以后的近20天时间里,我感觉都很难进行任何有效的运动,很容易大量出汗。后来回到老家,身体状况逐渐好转,我也逐步加大运动量来测试恢复情况。

当我感觉完全恢复时,重新开始了30天俯卧撑挑战。完成100个俯卧撑的时间从半小时,一路降低到了5分钟。有时候也会做200个或者更多。结束挑战已经3个月了,习惯得到了很好的保持。

运动类型的选择

我的实践是先练力量增加肌肉量,从而提升基础代谢能力,然后再结合有氧运动提升耐力和改善代谢。

力量

没有去健身房,基本纯靠自重训练。俯卧撑练胸,深蹲练腿,阻力带练背,有时也会去社区的健身点使用单杠做引体向上。近期搬家之后小区里有好几处单杠,背部训练容易了很多。一直有个疑惑,为何大部分社区居民健身点的健身器材都不包括单杠。

有氧

目前有氧做的还很少。刚从COVID中恢复过来回到老家时尝试过跑步,彼时心肺功能极差,跑几分钟就会撞墙。后来做了几次HIIT练习,提升了VO2max,再尝试跑步时就比较轻松了,跑5公里不会感觉到累。不过我的膝盖总感觉有点问题,所以跑步至今没有成为一个日常的锻炼选项,跑一次就需要休息一两天让膝盖恢复。

近年来流行 zone 2训练,也尝试过几次,要把心率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跑步,开始还是很难的,心率一不小心就会超,跑完5公里通常需要40多分钟。计划未来把 zone 2 训练和常规慢跑相结合。

饮食与营养

吃什么以及怎么吃是个很复杂的问题,相关的研究一直在更新,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同时在市面上流行,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答案。实际上也没有标准答案,每个人需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这里提供一些我本人的思路或者实践。

不要节食减肥

节食减肥是很常见的导致悠悠球式减肥的重要原因。尽管理论上卡路里摄入量小于消耗量就会减轻体重,但人体有适应能力,如果长期节食,消耗也会减少,并且身体会认为你遭遇了饥荒,从而调整代谢模式。一旦停止节食,就很容易反弹。

禁食

禁食并不是一种减肥方式,而是一种改善代谢的方式,并且其是否有用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有各种不同的方法,我采用的是所谓16/8断食法。

之所以选择这种禁食方法,主要是为了限制自己在晚饭后还吃东西的可能性。由于本来就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只要限制了晚饭后的摄入,很容易就达成了禁食。睡前进食是非常不健康的,此前体重迅速增加,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经常在后半夜进食(工作原因,出差时通常需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甚至早上)。

而至于禁食本身所宣称的好处具体是不是真实的,比如激活什么细胞自噬反应,或者饥饿感本身就对长寿有好处,我并不关心,也不想花时间去研究,看起来起码是无害的就够了。很多研究者认为有用,也有很多研究者认为没用,比如说16/8断食法主要是在老鼠身上做的实验,而老鼠两天不吃饭就会死掉,总体寿命也只有两年,所以禁食16小时对于老鼠和对于人来说是非常不同的尺度,不能简单类推。

禁食不是必须的手段,也不适合所有人。习惯一日三餐的人,如果想尝试禁食,建议慢慢来,不要一步到位。

饮食结构

这个人人都知道,少碳水多蛋白质多蔬菜,只看能不能做到。前段时间在老家时,主要就是一日两餐,少吃粮食,尽量多吃菜。近期自己一个人生活,饮食可以自由掌控了,正在尝试更严格的饮食规则。尝试了中午只吃蔬菜和蛋白质完全不摄入碳水,一举解决了饭后会犯困的问题,免去了午觉。晚饭多吃一些碳水,可能也有利于晚上的睡眠。

很多人喝水不足,一定要多喝水,我每天的摄入量在4L左右,如果进行了HIIT训练,喝得会更多。

烟、酒、糖

烟我向来不抽,没有戒烟烦恼。但听说过戒烟会使人发胖。

关于戒酒的经历,单独写过一篇文章。以前只知道喝酒不好,但也没去详细探究如何不好。近期了解了一下,感觉还是很吓人的,与肥胖直接相关的是酒精本身的卡路里非常高,并且没有任何营养,就是纯粹的卡路里。在这次减重行为开始之前,我已经戒酒一年多了。

决定戒酒的同时,也开始了戒含糖饮料。过程也并不困难,偶尔为了补充电解质喝过运动饮料,也喝过酒店提供的代糖可乐,以及去年感染COVID期间喝过普通的可乐。含糖饮料可以说是有毒的,我希望尽可能做到不喝。今天也看到世界卫生组织发布关于代糖的指导意见,建议不要长期摄入代糖,可能会诱发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精制糖很可怕。前段时间开长途,车上准备了一些便利店面包、饼干等含糖量很高的食品,中午吃了之后,下午引发了 sugar crash symptoms。由于长时间没怎么摄入过这么直接的糖分,也很少体会到这种突如其来的饥饿感了。

休息

休息好非常重要,一个是睡眠,另一个是大剂量的力量训练之后要给予肌肉充分的时间休息。

睡眠

我的睡眠质量一直比较差,由于种种原因入睡比较晚,但工作时又必须按时打卡,所以睡眠时间通常不足。白天靠咖啡提神,又会进一步扰乱晚上的睡眠,形成恶性循环。

我对咖啡因比较敏感,但有时也会在一天之内摄入大量咖啡因。今年以来我喝咖啡其实比较多,但这两天为了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开始逐步戒除咖啡因。现在刚开始试验,后期如果发现效果不佳的话,可能会继续摄入咖啡因。有很多研究表明咖啡对身体有好处,我也非常喜欢喝咖啡,可能是唯一我可以喝的能带来乐趣的饮料了。但与睡眠的重要性相比,这些潜在的好处还是可以放弃的。

肌肉休息

前文提到过为了养成运动习惯而坚持30天每天做俯卧撑,对当时的我来说是非常不好的,过程中有些日子能明显感觉到极度疲惫,不建议任何人这么做。不过当我完成挑战之后,由于运动能力的提升,做100个或200个俯卧撑对身体并没有很多压力,于是继续保持了基本每天做的习惯。

但像HIIT这样的训练,则会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我尝试过隔一天做一次,结果是无法得到充分休息,隔两天或三天做一次会更好。

心态

谈了以上那么多,会带来一个问题,为了健康把生活中的这些乐趣都去掉了,那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健康的意义又是什么?

我知道很多人减重非常困难,尤其是已经很胖的人,喜欢摄入精制糖的人,他们要抵抗的诱惑力比我大很多。我能轻松戒酒戒糖,原因是我对这些东西本身也没有依赖性,而有依赖的或者说成瘾的人,想必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过程才能做到。尽管酒曾经给我带来很多快乐,但意识到其危害的严重性,足以使我下定决定戒掉;而像咖啡这样能够给我带来乐趣但又没有明显坏处的饮料,我戒起来就相对困难一些。

所以心态很重要。人的行为很多时候是被激素所控制的,而不是没有自控力。所以,如果在戒酒戒糖的过程中偷吃了,最好不要对自己过于苛责,喜欢吃糖的人真的不一定是因为馋才吃,而可能只是因为在遭受上一次吃糖带来的 sugar crash symptoms 从而不得不吃,恶性循环。苛责自己,反而容易造成自暴自弃从而中途放弃。

如果实在想吃糖,也可以有一些方法来减少其影响。比如我之前给家人买过维生素泡腾片,但没人用,我不得已自己用掉。但这东西含糖,我的方法是在HIIT训练后服用,此时身体代谢率很高,应该会比较轻易地解决掉窜升的血糖。

开心与健康同样最重要,不能为了物理上的健康而牺牲心理健康。引用 Outlive 中的一段话:

The words of my therapist, Esther Perel, rang in my head practically every day: “Why would you want to live longer if you’re so unhappy?”

资料推荐

以上实践的理念,大部分来自对一些书籍和podcasts内容的消化吸收,不一定正确,但在当下对我来说是比较合适的。以后如果看到更新的研究结论,也会随时调整认知和实践。

最近看书的一个习惯是,在同时看的几本书里,一定要包含一本跟健康有关的书籍,用以随时提醒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不断更新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在这里推荐一些对我有帮助的资料,可能会不定期更新。

books
  1. 《人体的故事》—— 丹尼尔·利伯曼
  2. 《锻炼》—— 丹尼尔·利伯曼
  3. Outlive —— Peter Attia, MD
  4. 《长寿》—— 大卫·辛克莱
  5. Why We Sleep —— Matthew Walker
  6. The Dorito Effect —— Mark Schatzker
  7. The End of Craving —— Mark Schatzker
  8. 《耐力》—— 菲利普•马费通
podcasts

Huberman Lab